中试与大生产,这是不同性质的两种生产形式,中试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任务时忙成狗,没任务时闲成猪,一闲,没了考勤,为了生计,中试车间的人员常被其它车间借用,好的操作工常常是一借永不还,设法调到其它车间了,留下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能有什么办法呢?要使中试顺利,只有身先士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榜样只能是有限次数内起作用,不能把工人的待遇提上去的话,最终变成一到关键时刻,总工办、课题组与中试管理人员全顶到一线。本次中试的质量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这么办。
单酯质量关过去了,中间的单酰胺交换、碘化、乙酰化保护、氨基上甲氧基乙酰基等过程顺风顺水地过去了,没给人捅漏子,顺利到达了吸附树脂的分离,本轮中试的重点是产能与收率。树脂柱柱径增大后,王近之与课题组预设的洗脱速度是一周一批,一周时间到了,一查纳虑桶中的料液,只洗出计划中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树脂中料洗到后来,会越来越慢,按这进度评估,一批料得二周,比预计中慢了近一倍。
“你们的设计与计算存在严重的问题,产能这么小,我们的客户合同怎么办?”王近之与课题组还没有汇报,不知是谁把第一批中试过柱的结果报给吴总,吴总听后大光其火地发飚了。
只是直径放大,柱高都没变,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基于当料液处于平流的条件下,直径放大可以保持分离效果不变而使产能正比例地放大,断无现在这种情况的可能。想到这里,王近之向吴总拍着胸膛说:“先不必下结论,给我们一周时间,我们给公司一个交代,设计绝不会有大问题的。”
一出吴总办公室,钟每文就抱怨道:“你的胆子大,还没开始查就下结论说一周解决这问题,这么多次的教训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