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部是英国片《关塔纳摩之路》,是两个英国导演合拍的电影,说的是三个英国人在米国的军方监狱里被关押两年的故事。
可以看得出这三部电影政治性都很强,除了第三部是狗咬狗,其余两部散发着西方自由主义的气息。
《蓝色是一种暖色调》当然也是获奖热门,不过相比较之下虽然涉及女同问题,但相比较战争创伤、女权以及反恐,显然力度要小得多。
当初报名柏林电影节的时候,他甚至没想起来顺便报名泰迪奖,最终还是组委会主动特别入选的。
这一点也被一些媒体和lgbtqai+团体拿来说事,他们还深挖了江川过往的作品,认定这人是钢铁直男,甚至有些大男子主义,拍《蓝色是一种暖色调》的目的并非为特殊群体发声。
江川承认一开始没太把泰迪奖当回事,甚至入选以后也无所谓,甚至心态有些揶揄。
泰迪奖的泰迪当然不是日天日地日空气的泰迪犬,而是泰迪熊。
柏林的金熊奖是熊,这个奖也是官方的,当然也是熊,不可能是狗。
这个奖是柏林电影节官方奖项之一,设立还不满二十年,九二年开始在颁奖礼上正式颁发,奖座是一只金属制成的金色泰迪熊,而底座则是选用柏林当地的石头。
泰迪奖分为剧情片单元、纪录片单元、短片单元3个竞赛单元,评选范围为所有参加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与lgbtqai+相关的影片,今年符合资格的有三百多部。
不过这个奖并非德国本土发展起来的,而是和美国同性恋运动有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年代末期,米国第一代同性恋运动者们希望通过一种方式,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同性恋。
在东方人看来这显然是一种执念,恋什么是个人的事,只要不违法警察不管就行了,何必非要让别人知道并支持。
既然米国人就是任性,最终想出一个办法,让泰迪熊成为代言熊,大家都在背包上挂上一个泰迪熊的饰物,用这种方法让其他同性恋群体的人知道,他们并不孤独。
之所以选择泰迪熊,是因为人们喜欢这种玩具,和泰迪熊有种亲近感,许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床上。
无论如何泰迪熊在那一轮浪潮里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这种理念也传播到了柏林,
柏林市的吉祥物是柏林熊,柏林电影节奖项设为金熊奖,泰迪熊也是熊,成为电影节家族中的一员好像顺理成章。
江川可以肯定的是,中日韩那些在书包上挂一个泰迪熊的学生们,绝大多数不了解这个文化。
不过虽然受到些质疑,但《蓝色是一种暖色调》却是泰迪奖的大热门,如果真把奖项带回曰本也算是个科普,只是那些卖泰迪熊玩具的商家可能会反感。
斯嘉丽是红毯热门,一行人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走走停停,淹没在闪光灯的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