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
“你想一下,安定至今为止,所谋所断,可有错误之处?”崔超喝一口茶,问李博。
李博摇头,“至今确实不曾有错。”
他突然起身,拱手向赵普一拜,“先生如此深谋远虑,但是安邦定国之奇才。行修建武库如此凶险之事,乃是为他日安定朝堂,博佩服之至,愿随先生效犬马之劳。”
“子陵你可要想清楚了,”崔超道:“这可是会累及家族的谋逆大罪。”
李博洒然一笑,“我乃是孤家寡人,累及不了家人,事发无非一死而已。”
赵普扶起李博,“我等皆是为朝廷为社稷做事,子陵这一拜我可受不起,眼下我们便一起谋划一下具体事宜,也好年后立刻实施。”
李博以为这修建武库,须得有大批量熟悉百炼钢技术的工匠才行,仅汤铁匠一人显然不行。
所以,推行百炼钢是修建武库的先行条件。
赵普点头赞同,“子陵所言与我不谋而合,不过推行百炼钢技术须得找心腹之人才行,这事越隐秘越好,以百人为佳,这些可就得拜托崔公去办了。”
崔超担任常山郡太守已经一年有余,与郡县施行与民休息的仁政方针,在必要时机又对朝廷苛收的杂税极力抵制,是非常得民心的地方官。
郡内百姓愿为崔超效死力者比比皆是。
寻这些人并不难,但难就难在这百人都得懂些锤炼铁器的技术才行。
“这事我可以去办。年后半个月定然把人选给凑齐。”崔超还是先应承了下来。
赵普道:“崔公办事我自然放心,除了百炼钢的技术需要普及,我们还需要煤这种材质,它比木炭温度更高,更有利冶炼铁器。”
煤这种称谓崔超和李博还是第一次听到,均道:“这是何物?”
煤炭在春秋战国时被称为石涅,两汉时偶有文献称之石墨,不过因为开采不易,算是比较罕有。
“也就是石墨,”赵普解释。
崔超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士人自然了解的更清楚一些,他不由微微色变,“安定你若是想用这石墨炼制铁器,耗资可就太大了。”
哪怕是他这样的门庭,也供不出来大批量的煤炭。
“崔公放心,我知道哪里有大批量的石墨,这事我已经着周仓去安排了。”赵普在从九江郡归来后不久将把周仓派去黑山军那边疏通关系,希望可以借道去上党郡。
如果可以拥有熟悉百炼钢技术的铁匠百名,加上足够量的煤炭,按每日七日一把的标准,费时一年的时间大致是装备一支奇兵的。
何况随着这些人技术纯熟,也许根本不需要七日一把。
武库一成,他就可放宽心前往京师,与尚书令卢植一起谋划那场改变大汉王朝命运的大事件。
如今万事具备,只等周仓年后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