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个版本漏洞百出,一百多年来,北岐的官员和百姓一直都有诸多疑问:
第一个疑点是:“岐宫迷案”之夜,按照宫廷礼节,石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夜宿宫里。
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
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石团“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告诉人们,这是一场起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第二个疑点是:梁继天有何胆量,敢违背岐皇后的旨意,本该传石德芳,却传来石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第三个疑点是“金匮之盟”的真伪:石团的母亲太后去世时,石团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石团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
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石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
为什么不在石团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石光义显然是心中有鬼……
第四个疑是:石光义迫不及待第抢班夺权。
石光义即位后等不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石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种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已“正名”。
第五疑点是:石光义心里太有鬼了,不仅逼杀了石团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石团幼子德芳(仅26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
石团的遗孀死后,石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剥夺了皇后应该具有的母仪。
第六个疑点是:石光义的子许后代都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足见“岐宫迷案”在太宗门族已经相传甚久。
以上诸多疑问,在石鼎城心中雪藏了多年,当时机成熟时他会全盘抛出,为太祖一脉重新夺回失去的皇位厉兵秣马,这就是石鼎城的城府——不见兔子不撒鹰。
城府的石鼎城是不会轻易显露真容的,他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也相信太祖一脉定会从太宗一脉手中夺回皇权。
可自古以来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石光义杀害皇帝哥哥后完成了登基,成了王权神授的一号人物,那个大臣胆敢乱言,乱棍打死还算轻饶,重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所不辞。
面对太宗一脉的赫赫威势,太祖一脉只能忍气吞声。
石团一根杆棒打天下,开石家基业几百年,和梁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齐名,可当他离世后,子孙们为躲杀身之祸,也只能远离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