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期盼秦传万世,二世而亡,七庙隳。”
“王莽希望新朝能传三万六千年,连年号都定好了,结果一世而亡,九庙焚。”
“若是我的儿孙治天下无能,已脱离了百姓,竟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中,欢迎野心家改朝换代!”
“若是被民间的草莽英雄借民意推翻,那便更妙。”
“人民在再度蒙难时,或许能记起,他们曾决定过一个皇帝的生死,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我很期盼,在我朝开民智两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后,人民能有胆量和见识,大可将我的子孙,按倒在断头台之下,或挂于京师华表之上,来一次真正的公审皇帝!”
众所周知,最大程度继承你的理想,并推陈出新的,往往不是那些非要和祖宗反着来凸显存在感,亦或是循规蹈矩遵守祖制的不肖子孙。
而是从本朝躯壳里成长壮大,趁势而起,并最终取代他的豪杰。
“就像刘邦之于秦始皇。”
第五伦合上日记,轻声道:
“又如,第五伦之于王莽!”
……
最先开展公投的,是驻扎在济阳附近的魏军主力,他们经历了一系列大战,目前在附近休整,等西边的粮食陆续运过来后,才会和粮车一起行动,入驻已经来献土的梁郡睢阳等地。
不管哪个部分的魏军,多少都有一些昔日的猪突豨勇,最早追随第五伦的八百吏士,早就是旅、营一级的军官,虽然他们本身的素质已经跟不上统帅的编制了,但忠诚度毋庸置疑。
而营以下,屯一级的军官,也常有随第五伦鸿门起兵的那几万人中佼佼者担当,他们的地位没上司显赫,但亦算皇帝“嫡系”,积功分到了不少田地,个个都是小地主。
当听闻皇帝陛下让三军一起来决定王莽生死时,这些平素还算稳重的军官,便一个个跳将起来!
“大好事啊!”
众人如此高兴,原因无他,他们当年多是苦出身,或想起在莽朝治下家人的饥寒交迫,或是在被捕为壮丁后,一路上倒毙的兄弟或亲朋乡党。
而进入营地后,又被新朝官吏盘剥,过着狗彘不如的生活,若非遇上第五伦,他们很可能就物故于北上新秦中的路上,亦或是丧命征剿绿林、赤眉的战场了。
造成这一切苦难的,不就是王莽么!
平日都是让入营的新兵诉苦,而现今,却轮到军官们了,说到动情处,有人已忍不住流泪哭泣。
他们的诉说,也牵出了普通士兵的悲惨回忆。
“我家住在大河边,听说大河之所以发水,都是王莽不让堵。”
“我家过去是猎户,王莽的六筦一来,就没活路了。”
“我家在县里做点小买卖,就是贩夫贩妇,王莽的货币几年内换了四五次,生意也没法做了!”
哪怕是半路加入魏军的投机派,诸如冀州兵中的豪强子弟们,也想起王莽在位时,限制豪强的种种“弊政”来,顿时义愤填膺。
豪贵、商贾、农民、佃户、工匠、虞猎,王莽的改制当年对各阶层的人伤害有多大,他们对他的恨意就有多浓!
甚至连曾经是奴婢的,也能念起因王莽不准奴婢买卖,导致自家父母卖不出弟、妹,导致他们活活饿死的悲剧来。
一时间,魏军中对王莽的“公投”是一边倒的,哪怕是当初年纪小,对王莽之恶没什么概念的年轻士兵,也只跟着长官和袍泽一起投。
结果,济阳附近三万魏军,竟投出了百分之百的票来,无人不希望王莽去死!
军队效率较高,几天就完成了公投,结果送入济阳宫中。
王莽也住在里面,第五伦给王莽提供的待遇也颇好,相当于软禁,给他吃和自己一样的食物,还说什么:“王翁在民间数年,该吃的苦都受过了,临了还是应体面些。”
甚至还给王莽书看,听说王莽随赤眉军转战各地,每到一处,就搜寻赤眉不感兴趣的儒经典籍翻阅。
而第五伦随身带的多是长安少府印制的轻便纸书,王莽读书不倦,仿佛忘了自己的安危,一副“朝闻道,夕死可”的架势。
但他的好心情,却被第五伦给破坏了,第五伦故意将军队公投的结果,拿来给王莽看,还说道:
“王翁,这或许就是庄子所说的‘人人得而诛之’吧?”
王莽没有搭理第五伦,他依然觉得,第五伦是存着胜利者的得意,如狸猫戏鼠般,拿自己消遣呢!只冷笑道:“汝之士卒,当然是尊汝号令行事,若不如此,岂不怪哉?”
看来王莽还是不服气,第五伦遂笑道:“赤眉俘虏那边也快了,王翁与彼辈的羁绊,可不浅啊。”
王莽翻书的手停住了,赤眉军,确实是老头子如今最在乎的人,毕竟这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到群众中”去的经历啊。
赤眉军会念着“田翁”良善之举,而忘了“王莽”作过的恶么?
第五伦似乎就想将王莽的理想和期许,一个个掐破,站起身,临走前却又回头道:
“王翁,你我来赌一赌,看樊崇会如何选?”
“樊巨人是王巨君汝死,还是望汝活?”
……
ps:第二章在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