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都市,人类太空科幻中常见的元素,如今被人类从幻想里,搬到了现实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初次的建造,作为首个可供大量人类居住的太空都市,安全可靠性要优先于规模,所以,人类历史上这第一座,长度只有九公里,宽5公里。
内部可供利用的居住面积为32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城镇的面积,参考地球上上城市人口的居住密度,最大限度能住下60万人。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居住,不包括饮食、饮用水、废物处理等等其他一系列的开销,囊括这些花销的话,这点居住面积是根本不够。
太空都市呈圆筒形状,依靠着自转来模拟引力,结构和太空农田相似度很高,比如外部挂着厚重的水泥板抵挡下部分太阳射线,再比如利用玻璃镜折射、反射,借助太阳光进行内部的照明。
太空都市内并没有太阳,置身于其中的人,抬头能看到的只有一根发光的柱子,这个柱子就是整座太空都市,长度为九公里的主轴,发光是因为它在反射太阳光。
内部构造并非如太空农田那般采用分层结构,太空都市内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延伸到最高处,与太空都市的主轴相连接,这些建筑既是给人类居住的高楼大厦,也是用来稳固太空都市外壁与主轴之间的绳索。
太空都市内部也有着街道,和地球上一样,都是用混凝土铺成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来源于工程团队开采矿物后留下的工业废料。
因此,人走在太空都市里,会感觉陌生而又熟悉,如果忽略掉低引力且不抬头看,只观察自己的周遭,甚至能让人错以为这并不是在太空。
街道两旁是树木,这些树木的根系部位都布置了传感器,定期会有人检查,以免植物的根系穿透太空都市的外壁,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街道上的树木,太空都市内部还设置了七个公园,都是占地100公顷的公园,除了作为太空都市中居民休闲放松的场所外,还是整座太空都市的氧气制造场所。
一天制造的氧气量能达到五十万kg,而六十万人一天氧气的消耗量大约45万kg,七座公园满足供氧绰绰有余,再加上足够植物的空气净化能力,太空都市中的空气甚至比地球上的空气还要清新。
并且,太空没有晚上一说,通过对镜片的调整,延长向七座公园照射日光的时间,植物们氧气的制造量可更进一步的提升。
太空都市一经建成,那些总人口低于二十万的岛屿国家们,纷纷通过各自的影响力,试图抢先一步购买到它的所有权。
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升高,这些岛屿国家的领土每年都在缩减。
而且,人类的未来在太空,有一座太空都市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可以更加比地球上的国家更便捷的开发太空资源。
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希望能入手这座太空都市,但他们也都清楚,其他常任理事国必然不会允许他们率先拥有。
经过几经协商,pdc最终将人类首座太空都市,交给了图瓦卢,这个人口只有一万数量的岛屿国家。
不过,图瓦卢获得这座太空都市有个前提,那就是这座太空都市必须作为一个中转站,有义务给所有工程团队、人类舰队无偿提供补给,并且,为了维护治安,pdc将组建一支维和部队入驻其中。
前者倒没什么,后者就有些丧权辱国的意味了。
不过,弱国无外交,在地球上图瓦卢自身就不具备自保能力,上了太空后让维和部队入驻倒也没什么心理负担,反正都是躺着,在哪躺着不都一样?
在pdc宣布图瓦卢将举国搬迁到太空都市,那座太空都市将成为图瓦卢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主权。
当天,图瓦卢政府收到了上亿规模的入籍申请。
没办法,‘一个在太空里的国家’这样的标签,实在是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知晓了太空都市里的居住条件后,不少有钱人纷纷趋之若鹜,希望在入籍后,能在太空都市里有一个居所。
一时间,图瓦卢的国籍成为了世界上炙手可热的东西,甚至在一些时间段里,比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籍还要更吸引人。
除了太空都市的建造外,太空农场的构思也提上日程。
林枫没考虑过在太空里养畜牧,在他看来,有得吃就不错了,还这么矫情的想吃肉?奢侈!
由于太空农场的设想,林枫根本没有参与,所以名字起的也就比较文艺,通俗点说就是把各种养殖场都搬到太空里去。
这些畜牧的占地面积可不如农田,因此,把养殖场搬到太空里的难度并不大,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真正有难度的是怎么解决畜牧适应太空农场低引力的问题。
家畜可不是人类,搞不好上了太空以后,因为环境变了,连地球上的某些生活习性也跟着一起改变,或者影响到食欲导致食欲不振,再或者就是繁殖欲望低下等等问题,这些养殖户都需要考虑。
但是,即便是这些问题,也阻挡不了资本家们想要发财的决心。
在pdc的建造计划中,太空都市不止一座,而是非常多座,这么多的人口,一天必然要出现大量的消耗,消耗就意味着一笔笔巨量数额的订单。
工业资本们看到了这点,所以哪怕投入巨资,哪怕入不敷出,哪怕去找国家贷款,也要不断地试图把地球上人类文明里的各种东西搬到太空里去。
这些资本们很清楚,只要他们成功了,说他们日进斗金都是在看不起他们,一斗金子算什么?
入他们口袋的金子要按吨算!
……
于图瓦卢宣布举国搬迁到太空都市后的两个月,人类第一艘科研船建造完工。
在经过了两周的安全监测后,通过加速桶,搭载着十二名各领域的顶尖学者,向着木星轨道出发。
“时代变化的可真快啊,这才过去了几年,人类就可以在太空里殖民……”
丁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窗外的星空,感叹着人类发展的速度。
几十年前,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也仅仅只是几颗卫星探测器的程度,如今,他们却将有机会,近距离的观测木星。
不仅是近距离观测木星,还有人类向宇宙迈进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太空船,在太阳系里挖掘属于他们的宝藏。
第一座太空农田、第一座太空都市、第一座太空农场……
有些时候,丁仪会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明明他还没那么老。
听到丁仪的感叹,坐在他右手边座位上的人笑道。
“那是因为有人把方向盘和刹车拆了,一脚油门踩到底。”
说话的人,是林枫带领的那支科研团队里,从事核物理研究的约翰.史密斯,他也是这次前往木星科考的十二名学者之一。
丁仪对史密斯并不陌生,开发宏电子储能技术的时候,他们曾一同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