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殿试期间,试子李纯臣所提出的“磨剑论”,提议降低官员上呈密疏的资格要求,减少官员上呈密疏的程序,甚至还可以“风闻言事”,其实就是这般帝王手段的强化与深入,所以才会引起赵俊臣、周尚景等朝臣的警惕。
所以,德庆皇帝留在手中的那些弹劾赵俊臣的密疏,对赵俊臣而言不啻于悬梁之剑,自然是让赵俊臣感到日夜难安,所以趁着这次内廷有求于自己的机会,赵俊臣却是想趁机了解一下这柄悬梁之剑究竟有多么锋利,也可以尽早的防范一二。
于是,赵俊臣叹息一声后,向朱金荣说道:“本官自从进入庙堂之后,就一直是尽心尽力的为陛下办事,一向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会办了错事,损害陛下与百姓的利益,没曾想还是有这么多官员私下里弹劾本官,看来本官依然是做得不够好。”
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之后,赵俊臣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道:“所以,本官为了勉励自己、也是为了三省自身,本官却是想要拜托内廷司礼监,让他们将那些弹劾本官的密疏皆是抄写一份送给本官,这样一来,本官也好知晓自己这些年来究竟办了哪些错事,却不知道内廷方面愿不愿意帮本官这么一个小忙?”
听到赵俊臣的要求之后,朱金荣顿时吓了一跳!
说起来,那些弹劾赵俊臣的诸多密疏,确实是保留在司礼监的手中!
但既然是密疏,就只有皇帝才有权力阅览,司礼监若是将那些密疏私下泄漏给赵俊臣,可是杀头大罪,若是这件事泄露了出去,那么整个内廷都会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清洗。
所以,下意识的,朱金荣就要拒绝赵俊臣的要求。
不过,话到嘴边,朱金荣又突然想起了吴信泉的叮嘱,让他千万不要随意拒绝赵俊臣的要求,即使感到为难,也要先回来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于是,朱金荣犹豫了一下之后,却是向赵俊臣说道:“赵大人,这件事涉及到了司礼监,又事关重大,咱家需要询问一下司礼监的意见,然后才能给您答复。”
听到朱金荣的答复,赵俊臣并不介意,只是笑着点头道:“这是当然,不过还希望内廷方面能够尽快给出答复,毕竟,现在本官还要与内廷交接西厂与内承运库,这件事还是尽早处理了为好。”
感受到了赵俊臣隐隐的威胁,朱金荣只好再次向赵俊臣保证道:“还请赵大人放心,三日之内,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内廷方面一定会有所答复,绝不会刻意拖延。”
然后,因为急着回去找吴信泉商议赵俊臣的条件,朱金荣很快就向赵俊臣告辞离开了。
看着朱金荣离去的背影,赵俊臣轻轻一笑,却是信心满满,认为内廷方面必然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事实上,只要内廷方面愿意考虑赵俊臣的条件,那么这件事的结果就已是注定了。
内廷的那些大太监,皆是自私自利之辈,西厂与内承运库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德庆皇帝的那些密疏则只是关系到德庆皇帝与朝廷的利益,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这些太监们最终会如何取舍,却是很明显的事情。
当朱金荣离开了赵府之后,赵俊臣也就不再耽搁,马上启程前往城南的福寿阁赴宴了。
半路上路过詹府的时候,赵俊臣还汇合了詹善常,并且领着詹善常一同赴宴。
赵俊臣之所以要与詹善常一同赴宴,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詹善常乃是投靠赵俊臣最久的“赵党”官员之一,所以赵俊臣给他的好处也最多,前些日子詹善常被黄有容罢了官职之后,赵俊臣更是立马为詹善常撑腰出头,很快就平反了詹善常的罪名、让詹善常官复原职,维护之心任谁都能看到。
所以,詹善常可谓是赵俊臣的“千金马骨”,赵俊臣这次领着詹善常前去赴宴,也是为让詹善常现身说法,让“黄党”官员们看看詹善常跟随赵俊臣之后究竟得到了多少的好处,如此也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些“黄党”官员投靠赵俊臣的决心与信心。
很快的,赵俊臣与詹善常已是来到了城南的福寿阁。
在那里,大学士霍正源领着一众“黄党”官员已是等待赵俊臣多时了。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