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时候,赵新其实一直在观察,可是越观察,他就越纳闷。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与苏联合资的那家香港公司很快成立起来,可是招聘的几个香港职员全都是打杂跑腿的,具体办事的似乎就自己一个?
这在开什么玩笑?那是汽车厂啊!准备投资几亿美元的汽车厂啊!似乎投钱的老板一点儿都关心,忙前忙后的就自己一个?简直哭笑不得,要不是德尔塔动力也在其中占有股份,赵新可能就认为这是家骗子开的皮包公司了。
稀里糊涂办完香港的工作,赵新又与简森一起去了京城。这次更为蹊跷,面见了一位英文名叫“布兰布尔”的更年轻的荆先生。好吧,见面就见面吧!看在那些美元的份上。可是还没等自己汇报完,居然和那些大院子弟差点儿打起来?赵新几乎一口老血,这究竟玩的是什么东东?
本以为,突然中止了汇报后,那位荆先生总该另外安排时间。然而后续的发展再次出乎意料,已经完全超乎赵新的想象。
简森回津海去了,赵新独自一人留在京城的宾馆里,就这么等了好几天,那位曾经见过的伊里采夫先生前来拜访,并且明确了赵新就是这次谈判的负责人。
说实话,听到这样的安排,当时的赵新都不知该露出什么表情?他本以为自己无非做些辅助的技术工作,就像在津重做总工程师的时候一样。至多再加上培养一些年轻人。可是突然之间,自己怎么就变成了负责人了呢?
其实这依然是荆建的老问题——无人可用!
发现赵新有国有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又是留苏大学生,熟悉苏联的情况,再加上接触以后还算顺眼,那就勉强用着吧!顺便说一句,在赵新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工资已经被荆建顺手提到了三千美元。
……
赵新原先是体制里干部,所以多少有种畏上心理。面对着满屋子的领导,赵新压抑住内心的紧张:“我们有以下这些要求:首先我们需要合资企业的管理权。由于外方是多方合股,你们中方是第一大股东,我们无意侵犯大股东的其他权益,但工厂的现代化管理……事实上,我们有些不放心……”
渐渐的,赵新镇定下来。虽然给他罗列的条款很多,但在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条款,或者说,每一项条款都可以让步甚至取消。
对赵新个人来说,这当然很好,相当的好谈。可是在内心里,他依然想争取一些好的条件,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工厂的地点希望放在沿海地区。附近一定要有港口,方便进出口。我们可以保证,每年的出口量不会少于二千辆……”
“我们还希望利用现有厂房。如果没有的话,几个车间也可以。我们想一边建设、一边生产,早日建成投产,然后再滚动发展……”
“我们暂时还不考虑轿车的生产,可是以后肯定会引进或者研发。而最先的卡车技术准备引进苏联几种成熟的中重型卡车。并且在开始阶段需要苏联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