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这时候,莲妃、仪妃已经相继入宫,除了这两位身份贵重的,从选秀里出来的三嫔、贵人,美人们也已安置妥当,可这辈子,不仅莲妃、仪妃待字闺中,宫中更是从未进行选秀过。
偌大的皇后,后宫中尽只有皇后一人。
难不成,除了她,还有其他人也经历过上辈子
可除了后宫的变数外,前朝里也同样如此。
他记得上辈子陛下跟朝臣们关系并非如今听闻的那般僵持、激烈,也没有成立都卫,下旨让身有残缺的学子能入朝堂科举,也不是这时候的事,而是数十年后的事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让何云婉怀疑后又忍不住疑惑起来。
如此的天差地别,上辈子的事到底是她臆想出来的还是真有其事?
--
科举后一月有余,在四月中旬之时,中举学子6续从各地赶到了梁上,准备参加五月上旬举办的会试。
朱大舅几个还没见识过这般盛况,到了梁上后,一行人最爱出门在街上四处逗留,听着各处楼里学子们成群的聚在一块儿弹琴作画,吟诗作对的,回去好一顿说,手舞足蹈的,比自个儿去参与还高兴。
朱二舅跟他哥说:“甭管现在看啥都新鲜得很,等过些日子也就腻了,左右不过那样。”
他翘着腿儿,磕着瓜子,手边还有一盏热茶,日子过得逍遥得很。
要是以前谁跟他说能过上这种大老爷的日子,打死他也不信的。
朱大舅一巴掌拍在他头上,“不就是比咱们先到么,气啥。”
朱阳被拍的歪了歪身子,撇了撇嘴,浑然不在意的理起了衣摆,余光见着两个在屋里跑动的孩子,忍不住说道:“我说大哥,你这两外孙也不小了,就不打算送去学堂里认几个字?”
他说的是大房的闺女朱秋莲的两个子女,秋莲丫头夫家姓张,这两孩子如今一个六岁,一个五岁,正是活泼好动,喜欢吼叫的年纪。
说来他们老朱家这回来了不少人,除了大房的女婿,个个都齐全了。
朱程扭头看了眼两个外孙,道:“还小呢,再大些送去也合适。”
送学堂可不是见小事,他们到梁上也就是出来见识见识,迟早是要回去的,万没有一直住在外甥家的道理,再说,闺女出嫁了就是张家的人,这孩子也是张家的孩子,上学这事,还得征询人张家的意思呢。
朱阳也就随口一说,见他心里有底也就不再多言。
大哥家不止外孙,就连亲孙子都有了,年前秋华那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是让他羡慕得很,再看自家这一房,秋荷那丫头整日往外跑,没个定性,小儿子朱秋石更是连媳妇都没有,吊儿郎当的也不知道在想啥。
凸自想着,朱大舅还推了推他,“老二,我看外头那些举人老爷们整日不是这个诗会就是那个会的,咋的外甥女婿整日猫在家里算咋回事,这不出个门,万一读傻了可咋办?”
“这,不会吧,外甥女婿人聪明着呢,”朱阳憋了半晌才憋出个词:“这叫稳重,你看外头那些咋咋呼呼的,就知道附庸风雅,我看会试准没戏。”
谁先来谁有道理,朱大舅摸了摸下巴,点头:“你说得有理。”
“秉两位爷,宫里赏东西来了。”侍女在门口禀告。
“啥?”朱大舅兄弟两个顿时抬了头,“又赏啦。”
原本宫里头就不时赐下各种贡品珍宝,自打朱家老两口到梁上后,更是不时就有赏赐下来,吃得府上上上下下个个都圆了。
侍女抿唇笑了笑,房里孙氏、赵氏等女眷都出来了,还有两个小的满脸欢喜的边跑边喊,“哦,赏东西咯,赏东西咯。”
“快快快,让我老婆子瞧瞧,又赏了些啥,”赵氏被侍女抚了出来,跟兄弟两个说道:“人家管事们送东西也辛苦了,可得把人招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