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先好好休息,让我考虑考虑……”
赵子彤没有一口回绝,不是她想要自己妈妈去洗衣服供自己上学。
而是,她认为自己这个高中文凭,真的没办法打破现在的阶层壁垒。
后世她看过一部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从1964年开始,这部纪录片就跟拍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一直拍到56岁。
50年后,这些孩子都发展成什么样了呢?
令人唏嘘的是,半个世纪的追踪,
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
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
如其中一个来自富裕家庭的约翰,
从7岁开始就已经想好自己未来要去的学校,
14岁的时候有了从事法律事业的目标,并在未来如约实现。
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
只有考上并且读完牛津的乡村孩子尼克打破了阶层壁垒。
底下热评第一说到:“底层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多读书,真的。”
知识改变命运这件事,
从始至终都是真理。
正如当年的自己,考上了985的大学,
才从小山沟里跳到了大城市生活。
不然自己就会像身边的同龄人一样,
早早出去打工,早早结婚生子。
然后被贫苦生活,婆媳关系,逼得无处可逃。
由于孙少芬的伤并不严重,
她也不想自己女儿多花钱,就吵着闹着要出院。
赵子彤没办法,办好了出院手续。
这次她没有拒绝卓振风送两母女回家的好意。
因为她想起那个买一送一的赠品。
就心疼得厉害。
既然不用打官司了。
浪费他一些人工和车马费,
她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反而是心安理得。
一路沉默……
卓振风以为她们两个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数,都累得不想说话了,也没有开口去打扰她们。
其实赵子彤不说话,是因为她满脑子都是在想要不要上个大学什么的。
自己后世学的是市场营销学。
这辈子要不就学个建筑学得了。
她看过一本书叫《朋友圈的尖子生》,
里面讲述的是作者认识的各行各界的人。
而这些人几乎可以说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虽然成功者的经历各不相同,
但是赵子彤还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坚持学习。
他们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跟书学、跟事学和跟人学。
书中有个经典的案例——青山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李倩,
她的强大的营销手段,让作者一度以为她是营销圈里的“老司机”。
但没想到,她从网络编辑转行营销,到成为营销圈专家,不过三四年。
而她在这个过程中,买了几乎所有的品牌、营销类书籍,然后死磕。她在采访中说到:
“我算是半路出家,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像我对市场、品牌还是挺懂的?”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就是我是真正地、踏踏实实地在读书,我几乎读了营销类所有的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