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进货路途遥远,成本较高,他们的米价,也相应的高一些
所以老百姓,都喜欢到便宜的地方去买。
“货卖堆山,价格又是关键。”高长恭道。
“公子说的是,那粮店老板也如此说。
去年新开张的这家粮店,货源充足,价格便宜,街上所有的米店联合起来,都对抗不了他一家人。”
高长恭若有所思,来到了那家米店。
一看,他们卖的不是大米,卖的是粟米。
粮店老板和几个伙计,看着排起队来的人群,个个笑得眼里发光。
一面卖米,还一面和顾客拉家常。
他们卖的粟米,每人每日限购一升
一升米,一般四口之家,只够吃一两日,那两日后,还得来买。
“买米的人这么拥挤,和店家又这么熟悉,原来是来常买的。”
高长恭说着,看到米店的伙计,把派在队伍中的几个青壮年,让到了后面去买。
“一升米,拿好,吃完再来买,永不加价。”
店家热情,买家高兴,一来二气,让到后院,不久就笑眯眯的扛着米出来。
“走好,下次再来。”
一个账房先生莫样的人,掀起后门的帘子。
刹那间,高长恭看到一个缺了角的五铢币,在眼前晃动。
那个缺角五铢,就坠在账房先生手里拿着的烟杆上。
高长恭心里暗道:怪不得这条街上,所有的米店联合起来,都对抗不了这家店。
原来,这家店,背后的老板,竟是韦孝宽。
细想一下,马上明白,关中出粟米,但把关中的粮食,拉到宾城这里来,路途遥远,运费昂贵。
但有韦孝宽这个大佬,在背后撑腰,这些都不是问题。
“宋县令,宾城和西边的那几个郡县接壤?”
宋县令:“就只有汉城。”
高长恭:“管辖汉城的是谁?”
宋县令:“马阳和夏侯林。”
高长恭一笑,马阳,韦孝宽最得力的弟子。
前世,这个马阳并不在汉城,他在泸州城,表面专门分管民务,但实际上,专门负责策划大齐的人,逃往泸州城。
结果,汉城对面的大齐郡县,精壮男子,都被这个马阳策反到了泸州城。
“马阳是专门分管民物的吗?”
宋县令道:“正是,这个马阳,在泸州城,确实是分管民务。”
停了一下,宋县令又说道:“但不知为什么,据探报,分管军务的将军夏侯林,还听他指挥。“
高长恭心里一笑,当然听他指挥了,因为它是韦孝宽的弟子。
时间转换到西边的汉城。
韦孝宽的弟子马阳,在抓捕大齐的探子时,突然搜查了一封字迹熟悉的信。
信的落款人,是夏侯林。
信中,夏侯林对齐国充满了好感,对齐国的都城,赞不绝口,说邺城,最适合卸甲归田养老。
马阳深邃的眼睛,顿生提防。迅速召集汉城相关人员开会。
到会的人一看,少了夏侯将军。
从此,马阳开会讨论要事,都选夏侯林不在的时候开。
夏侯林武将出身,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
后来经人提点,才发觉了不对。
提点的人意味深长地告诉夏侯林,说马阳这段时间,和东边的人秘密接触。
夏侯林听了,心里一惊。
一切准备就绪,齐国的军队,突然袭击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