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学子默写《论语》第七,《中庸》二十二。”
“另外,写下你们对于治国之道的理解。”
说罢,夫子敲了敲戒尺。
老神在在的看着众人。
李奇听到默写的时候,头皮都有些发麻,这个传统果然是从古至今,从无断绝啊!
关键是,这第七第二十二的,鬼知道是个啥?
李奇左右张望,见其他人已经提笔。
不能够吧?
默默居然也会?
我看他平时学习也没怎么用功啊!
“各人写各人的,勿要东张西望。”
李奇只好作罢。
默写是不可能默写的,这辈子都默不出来。不过,谈一下治国之道的理解,这一点倒是可以写写。
李奇自然不知道,
这道题就是李世民特意加的。
为了给太子李承乾选老师,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对李纲当然也是推崇的。
但是李纲终究年纪大了,对于新朝代、新形势的变化可能过于保守。
大唐想要开万世之太平,就必须勇于进取。
所以李世民想考考李奇。
如果李奇真的有天纵之才,那么将来辅佐李承乾就会是一个得力的左膀右臂!
李奇曾经说出民为贵的话,说明心中是装有百姓的。
但是治国之道,绝不是空谈而已。
李奇终于提笔。
这玩意和前世的申论也差不多,不难写。
先抛论点。
国富民安、民富国强!
再抛论据。
和平年代,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实力才会强大,民生、教育、军事等等,才有折腾的余地。
说到底,就是要搞钱。
国库有钱了,想干啥不行?
最后得出结论。
治国之道,在于搞钱。
李奇写完后,自觉有理。
只是怎么搞钱,他在文章里没说。
这涉及商业机密了。
个人有个人的搞钱方法,国家有国家的搞钱方法,生财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世那些科普如何如何挣钱的,
都是扯淡。
真要这么好挣,他会开个公众号发个视频免费教你?
写完后,李奇便搁笔不续。
夫子见状,走到李奇边上,有些疑惑道:
“二殿下,默写的篇章,怎地一字未动?“
李奇强行解释:
“默写成文,千人一面。”
“实在是没什么好写的,关于治国之道,我已陈述在案,这个部分,才是百家争鸣,各人开花皆不同的所在。”
夫子:你说的都对!
早知道老夫就不问了,自讨个没趣!
交卷后。
众学子坐在一起,不禁热议起来。
长孙冲傲然道:
“要论治国之道,首推儒家经义。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天下有目共睹,百姓教化有方,国治民安!”
这一点,深得大部分人的认同。
就连太子李承乾,也点头道:
“不错。孔圣人的智慧,实在是深不可测。仁爱天下,便能拥有民心。”
“民心所向,便是国之所在!”
在这一点上,大家难得的达成一致。
见李奇默不作声,
李承乾不由得问道:
“二弟,你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