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吃了一口,麻辣鲜香。
“好吃吗?”他问。
“吃好。”她实话实说。
“我做的好吃还是中午吃的好吃?”他随口问。
余飞差点呛到,他知道她今天中午去吃水煮鱼了?难不成他中午也去吃了?
既然中午吃了,那他为什么下午还要再吃?
余飞想不通白敬宇的做法,但想到他精益求精的性子,她忽然福至心灵:他肯定是嫌弃小县城里的川菜馆做的水煮鱼不够正宗,所以才又亲自做了一遍。
嗯,一定是这样的。
“你做的更好吃。”她一脸认真的评判道。
白敬宇看着她的表情,又给她夹了好几块:“那就多吃点。”
余飞嘴角抽动,虽然这鱼好吃,但也架不住一连吃好几顿啊。
但这话她没法说,人辛辛苦苦给她做好吃的,她可不能没脸没皮不知好歹。
好在白敬宇做的鱼肉的确比店里的好吃,余飞本着好东西不能浪费的劲头,埋头吃了不少,等把碗里的鱼肉吃得差不多了,就听到手机进来一条微信。
她放下筷子点开微信,看是张谦发来的,问她到家了没有。
余飞赶紧给他回了条语音:“张哥不好意思,我忘了给你发信息,我一个多小时前就到家了,谢谢你的关心。”
坐在对面的白敬宇不动声色的给余飞的碗里又放了一勺鲜嫩的鱼肉,然后放心筷子,点开她的微信,发现她的微信头像已经变成了一张微微向左偏的棉苗图片。
他扯了扯嘴角,也把自己的头像也换成了他拍的一张小棉苗:一张稍稍向右偏的棉苗照片。
吃完饭,余飞收拾好碗筷,又照例去了白敬宇房间,两人一起讨论苗期的种植计划。
白敬宇负责把技术要点说清楚,余飞则仔细算种植成本。
种棉花其实可以简单分成四个步骤:耕、种、管、收。
按照传统的流程,春节的时候,像余家这样的农户就会联系长工,叫来帮忙打理一季度的棉花,而整个种植过程的食宿,全由农户负责。
以往六百亩地的话,需要六七个长工共同管理。这些工人们需要每天巡田,靠着工人的每天观察,来记录棉花的生长情况,看棉花有没有病虫害,结合经验给农户建议该不该除草和打药。遇到各种不可抗力的情况,这些工人需要跟农户一起及时作出决策。
以往耕地和播种都是大活,要花不少人力物力,要按往年干活的架势,他们折腾三次才能播种,那他们余家今年肯定就种不成了。好在今年余飞有了白敬宇这个帮手,又有了自驾系统和播种机,两人依靠机器,只他们两个人就完成了三次播种。
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耕种完成了,出了苗,现在就到了管理环节。种棉花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要是管理没弄好,很可能就功亏一篑。
余飞和白敬宇商量着,拿着本子各自做好记录。棉苗出土后,当子叶由黄变绿,就得抓住晴天及时查苗补种。如果是遇到晴天高温时,更要及早查苗、辅助放苗,小心高温灼伤棉苗。
一周之后,白敬宇和余飞统计了一下,发现出苗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且子叶肥厚、平展、微下垂,子叶节较粗,这些都是棉农最想看到的壮苗。有些早出苗的壮苗,已经长到三四厘米,两人都欣喜不已。
之前那些“青黄不接”的画面变成了一片毛茸茸绿油油的海洋。看到这一幕的余飞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给了自己和白敬宇最后一次机会,要是当时放弃,就看不得这么美的画面了。